清明的雨

期次:第115期    作者:语言文学学院  王心敏   查看:46

清明节的时候,我趁着学校的假期回了趟家。 同学问我几天的时间来回折腾不麻烦吗,自然是麻烦的,在大雨中一趟趟等火车,转公交,拖着大行李箱满身疲惫。 只是,对我来说,清明节回家总有不一样的意义。

在我的故乡每到清明时节,几乎家家户户院子中便会停放着车辆,那是外出打工上学的人们回家了。 堂哥们也回来了,带着我三岁的小侄子,咿咿呀呀地挥着手作语。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也不例外,充沛的雨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倾盆而下,在银色的闪电的跃舞中和着响亮的雷声。雨稍停,父亲说,该去挂山了。“挂山”是清明祭祖的别称,因为在这一天人们常会带着香烛鞭炮和挂山纸,到先祖坟山去扫墓,砍掉坟堆周围茅草,将挂山纸挂在坟堆上方,点燃香纸鞭炮,以纪念逝去亲人。 “挂山纸”是由纸张折叠而成的,由专门的钱纸刀打出四条分界,然后留下一个飘头,下面撕开成花朵形,飘头挂在一根竹杆颠上,竹杆插在坟头。 现常以灯笼状和带状最为常见,颜色多有五颜六色。 人们通过“挂山纸”招来祖先的魂魄,并显示坟主人有后人,不能坪坟侵坟,坟上抢挂得越多,显示坟主的子孙越发达。

正准备走,小侄子却抱着我的腿不松手,玩心作祟的他可能并不明白我们是要去做什么, 但他突然的倔强举动,又未尝不是已离去的想见一见这家族诞生的可爱新生命所作出的安排。于是,父亲,我,小侄子,来自一个家族的三代人就这样出发了。

连续的大雨过后, 天青色的天空如被浸润的青花瓷,洗过的枝叶缓缓渗透着水珠,从枝桠的缝隙中滴落,抚过刚出生的绿芽。 四面的空气里,雨水打湿泥土的气息灵活地扰乱着鼻子,泥泞不平的路上数面镜子倒映着天空。 小侄子兴奋地蹦进一个个水坑,溅起一朵朵落花。 祖父睡在一座小山坡上,山不高,却草木茂盛,每次来往都需父亲用镰刀开出一条道路,我们注意着周围伸过来的枝丫,紧紧跟在他身后,向山上一步一步踏去。深色的苔藓,开裂的水泥,碑上文字却清晰可见。接过父亲递过来的花束,我拜了三拜,愿国泰民安,愿父母亲眷康健,也愿路上的游魂早日返家,逝去的英魂忠烈终有人念。 拜过后我递给了小侄子,他也学着我的样子拜了三拜。 离开时,我看了看祖父旁边那棵四季青,祖父去的那年种的,今也亭亭如盖矣。

时过境迁,万象更新。 先辈不可忘,哀痛不再追,传统血脉赓续不断,来日之路终是灿烂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