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挟赤诚 肆意生长

期次:第115期    作者:文/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  李庆媛  图/松霖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邓宇琴   查看:41

刘梓阳, 电气工程学院 20 级自动化专业,综合排名第一, 担任南华大学智能汽车实验室学生团队负责人,获得 2023 年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 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家级二等奖、RoboCom 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国家级二等奖、2023 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国家级二等奖,现已推免至华南理工大学。

坚定探索 持续挑战

热爱是第一动力。刘梓阳很快就清楚,自己对专业有着独特的兴趣,而且在他看来,自动化专业对实践要求高, 能够训练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填报高考志愿时,刘梓阳的第一志愿就是南华自动化专业, 后来他在大一下学期从班助那里了解到可以通过“推免”的方式攻读研究生,为了能够去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他为自己设立了“争取推免资格”的新目标。

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刘样阳在大二时开始接触竞赛,他很快便意识到,当前课内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无法满足竞赛所必需达到的要求,所以他开始进行相关内容的自主学习。

刘梓阳谈到, 在自学过程中如果碰到了技术上的问题, 他会尝试用这些方法去解决。 首先,在大众化的搜索引擎,如百度,去查找相关关键词,以寻求思路;其次,可以选择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网站,如开源社区,去和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沟通交流;最后,若其他网友都未在平台上讨论出优解,这就需自己去根据测试结果,反复调整,摸索前进。

除了个人的探索之外, 团队合作也带给了刘梓阳更多的学习经验。一次竞赛中,组内每个人的负责板块不同, 刘梓阳会在不同的竞赛中去挑战不同的板块,不停留于自己的舒适区,除了最开始负责的视觉部分, 后来他还就控制理论等多方面进行学习。多种板块与技能的积累,也为后来大三时刘梓阳担任实验室学生团队负责人打下坚实基础。

直面挫折 矢志不渝

竞赛的难度不仅在于其对专业性与操作性的要求高, 更在于对抗较长的比赛时间所带来的倦怠。 刘梓阳和他的团队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在“智能汽车大赛”中,他们选择了根据每个人擅长的方向来分配任务,并且根据阶段成果适时调整。

但这条线道路也并未坦途。 寒假期间无法在一起进行交流实验, 这对于团队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因为当组员放假回家,只能通过线上交流, 那么无有效监督下的团队会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实验调试的进度便会变慢。

对此,刘梓阳及队员们当即决定,在校区附近租房子来继续准备比赛,彼此监督,珍惜机会与时间。 寒来暑往,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取得了国家三等奖的佳绩。

说到竞赛中的“惊险”,刘梓阳谈到了 2023年的“光电设计大赛”。刚开始通过校赛时,系统就已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 当即刘梓阳及其团队便决定将实验所需的材料设备等搬到酒店,利用比赛前仅一天的时间, 在酒店的小走廊上将赛通铺好,进行调试。

在此期间,他们修正了很多问题。 比赛时,在五分钟的限时下, 刘梓阳及其团队的机器使用了四分五十九秒构建出了需要达到的效果,顺利发车,得以进入复赛,最终拿到了全国总决赛的入场券。而在备战总决赛时,刘梓阳及其团队根据在前期所遇到的问题, 对机器进行了地图识别等部分进行修正, 最终取得了国家一等奖的耀眼成绩。

在比赛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很常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如何去修正问题,以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态度去对待这些“拦路虎”。 回想起那些与团队共同拼搏的日夜,刘梓阳谈到,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所在, 培养了持之以恒的决心,让自己能够不惧挑战!

心怀“开源” 花香满径

“开源社区”于刘梓阳而言,是重要的学习平台,而其“开源软件”是指源代码可以任意获取的计算机软件,任何人都能查看、修改和分发他们认为合适的代码。 其中所蕴含的“开源”态度,除了“开放包容”之外,刘梓阳认为同样重要的是———以己所能,尽己之责。

在成为高年级学长后, 刘梓阳带领着学弟学妹们继续探索。 他会安排学长给学弟学妹们讲解对应方向所需的知识, 方便新队员能够尽快入手,协助学弟解决控制逻辑问题,一步一步调试达到良好效果, 让他们更快地理解代码的整体框架和组别的任务。 在团队中的 “责在人先”,不仅提升了自身专业素养,也大大提高了刘梓阳沟通、协调、分工合作的能力。

大一时刘梓阳便开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参与支教事业,担当奉献。在得知有支教的机会,去帮助他人时,刘梓阳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三叶草支衣协会‘情系翔龙五塘,奉献爱心力量’支教活动”,在梦想起飞的地方为孩子们筑梦。

在经历了漫长的车程和等待后, 他见到了小朋友们,很快就被孩子们眼里的清澈打动了,当他看到小朋友们的学习环境后, 更加坚定了他为身边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决心。后来,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继续发光发热。

刘梓阳平时生活简单, 多数时间都在实验室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完成项目的相应要求, 为实验室的学弟学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闲暇时刻会和朋友们出去吃饭聊天,健身锻炼身体等等,有紧有松,才能持续发力。

最后, 他想送给学弟学妹们一句话:“希望南华大学的学弟学妹们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做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引路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