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生 不 息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

期次:第114期    作者:文/语言文学学院  陈海香  图/土木工程学院  高振宇   查看:51

和煦的日光,蔚蓝的天,乍暖还寒时,东风不停吹,大概春天真的来了,我想。 北国的春天或许来得迟些,而在西北一隅的阿勒泰,生命与成长的故事早已开始续写, 希望在贫瘠的土地里疯狂生长,生生不息。

边疆的人们还保持着游牧的生活习惯,随着四季的变迁,家庭也随着牛群羊群不断迁徙,风里雨里,是苍凉、贫瘠、厚重,又不得不继续的生活。 可是在李娟的笔下,这样艰苦的生活却焕发出别样的温暖,丰盈与喜悦。 生活在这片土地里的人们,在无限的孤独里坚毅顽强地生长,宛如沙地里的胡杨树。

孤独是生命的影子, 而我们也将在孤独里不断成长,不断绽放。 在喀吾图时,一只被圈养的雪兔距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 或许对李娟和她的家人来说, 养一只雪兔是对无聊生活的一点慰藉;可是对雪兔来说,四四方方的温暖房间是自由的枷锁,所以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晚上,雪兔偷偷挖掘地洞,企图逃离这样孤独的温饱,最后在距离春天二十公分的地洞精疲力竭。 所有生命都企图摆脱孤独,可是到最后发现,谁都不能逃离这份孤独, 它就像影子一样陪伴我们左右,看生命在伤感中徘徊,在欲望中沉浮,起起落落,生生不息。 李娟一家人如此;到裁缝店里喝酒聊天的人们如此;雪兔如此;风沙肆虐的荒漠里喂养的金鱼亦是如此。

大自然包容每一个生灵, 又塑造出脆弱而坚韧的生命,无论如何我们都如此热爱它。 每次看到李娟笔下对寒冷,狂风,暴雪不加修饰地描述,我都会担心那里的那些人们怎么办。 放下书时时会想起北疆那片飞沙走石的遥远的土地,人类是那么渺小,但是又那样热爱生活,那样顽强地与大自然共存。 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北非撒哈拉沙漠里的种子终年被炙热的沙砾掩盖,而只需一场雨的到来,它们便会迅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然后种子再次落到黑暗的沙地里,进入下一个轮回。

看完这本书,对自然和生命更加敬畏,对春天亦更加向往。 春雨浸润的泥土里无数生命正疯狂生长,树枝上的花苞正不停绽放。 遥远的阿勒泰,牧草或许也长了起来,人们不停往春天里迁徙。

于是我也提笔写下与春日的约定, 开始生命与成长的新故事。 腐朽的身体里正在孕育新芽,期望能够赶上这场盛大的春事。